新闻中心
Media reports
动画电影《豆福传》热映:听陈佩斯演绎——不想修仙的豆子不是好豆子
来源: | 作者:pmo5875fd | 发布时间: 2017-08-02 | 143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     传说豆腐是由刘安发明,而世界上有关豆腐最早的记载则是新密打虎亭汉墓壁画《豆腐制作工艺图》。豆状元发现,故事传说往往都带有神奇色彩。

  《豆福传》的故事,便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淮南王刘安的故事,脱胎于“刘安做豆福,因错而成”这一典故,淮南王刘安崇尚仙法,广集豆类炼取仙丹,仙丹未成,豆却幻化人形有了生命,并自成一界,即豆界,故事便就此展开了……


  那么,自7月28日便在各大影院热映的《豆福传》,究竟凝集了哪四大看点呢?

  看点一:形象呆萌耐人喜



  幻化成人形的豆福,成了一颗圆滚滚的“小胖豆”,但这“呆萌可爱”的身材却一点不耽误练功,挥起剑来,照样如大侠一样,行云流水。

  而且不光动作,表情也生动得很:惊讶时瞪得圆鼓鼓的眼睛,也可以在面对敌人时怒目圆睁;伤心时耷拉着的小耳朵,也可以在重燃希望时直直地耸向高处;兴奋时张圆嘴巴,也可以是无奈叹息时“嘴角下拉”;就连那一对短小的眉毛,都是戏!


  哦,对了!豆福还和小时候我们画的那些人物简笔画一样:没有鼻子。之所以这样设计,不知道是不是怕豆福一呼吸就会发芽?

  看点二:画面绝美耐人看



  从先前曝光的预告片和主题曲MV来看,就已经可以了解到《豆福传》画面制作之精美。如今上映的正片中,“豆腐镇”第一次被完完整整、原原本本的呈现,即便是很少有人会注意的细节,都处理得极为精致,无疑是大片级的视听盛宴。


  云雾缭绕的山间,远远看去,山峦一重接一重,最高处,直冲云霄。枝繁叶茂间,鸟儿的悄悄话似乎都听得一清二楚。等到晨曦露水散尽,豆腐镇的居民又开始了自己惬意的小日子。

  阵阵豆腐香穿过一条条街道,再飘到上空,最终,混为一团,分不清是“仙气”还是“人间烟火”。傍晚时分,夕阳西下的余晖散落整片山间,暖暖的橙黄色笼罩着山脚下的小村庄。若身旁有你一起观赏,这便是“最浪漫的事”。

  看点三:底蕴厚重耐人寻



  “得道成仙”是只存在于中华文化里的事情。取材于典故“刘安做豆腐,因错而成”的《豆福传》便与生俱来的有着一种“中国气质”。邹燚导演不仅“脑洞大开”地将这一典故改编成“豆子修仙”的故事,还将众多“中国元素”巧妙融入进电影里。



  例如,在英语中,“豆腐”被直译为“tofu”,是因为豆腐起源于中国,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美食。其次,电影中的很多台词还取材于“道家”的经典语句,“道家”文化自然而然地贯穿于《豆福传》。除此之外,邹燚导演对于电影中各种“云”的处理方式也极具“中国色彩”……

  看点四:几多内涵耐人想



  电影的一大魅力就在于,看的人不同,看出来的东西也不同。像《疯狂动物城》一样,小朋友也许只会觉得动物们可爱,最多就是为“正义战胜邪恶”感到高兴!但成年人看了,却能将这个关于“动物乌托邦”的故事上升到整个“人类社会”群体。

  《豆福传》的旋律虽然简单易懂,讲追梦,讲爱情,讲遗憾,但其中暗含的更多道理,还是很值得观众们到电影院一点点推敲的。比如说,“追梦”这个主旋律一直以来都很受大家的追捧,那“豆福”这个形象怎么区别于其他“追梦者”呢?“神经豆”的形象究竟代表着什么?



  虽说是一部动画电影,但《豆福传》所传达的核心价值,却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:怀揣别人眼中“不切实际”的梦想,哪怕面对接踵而至的质疑和嘲笑,哪怕遭遇几乎不可战胜的困难,仍带着初心一路坚持,只因对梦想的敬畏和向往。



  现实生活中,就有和“豆福”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的一块儿豆腐——豆状元天然豆腐。豆状元自诞生之日起,就肩负了开创“天然豆腐”新品类的梦想,带着这个梦想,带着让中原百姓都吃上健康豆制品的使命,一路向前。也曾受到外界的嘲笑、受到同行的排挤、受到顾客的质疑,但他自始至终都做好自己,不忘初心:坚持不添加、不用非转基因大豆,开创豆制品行业先例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,打造河南豆制品行业第一品牌······


  就像《豆福传》告诉我们的一样:追梦这条路上,得到一些,就会失去一些;挺不过去的时候,就再坚持一下,说不定你已经站在“成功”的门口,就差推下门了呢?

  目前,各大影院都有热映,广大“腐”迷们可以一起去影院见证:一颗小小的豆子也能做主角的奇迹!